2024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了50%。这意味着电动汽车的销量首次超过了燃油车。
与此同时,中国已经在去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。今年1-4月中国继续保持第一,且同比增速高达26%。
显然,在新能源时代中国汽车产业崛起已经势不可挡。
但正当中国汽车产业雄起之时,一场全世界范围内的汽车贸易战已经掀起,各主要国家“疯狂加税”。
尤其是有不少国家单独对中国汽车加征关税,如若不进行严厉反击,恐将引发破窗效应。
首先是土耳其在外长刚刚访问中国回去之后,就宣布拟于下月开始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40%关税。
然后是昨天欧委会已初步决定对中国品牌汽车征17%到38%不等的关税,这将涉及欧盟27个国家的共同关税调整。
在这之前,美国已经宣布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100%关税。实际上不加关税中国产电动车在美国也无法上市,因为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根本不给发认证书。
俄罗斯早在去年就提升了进口车的税率,不过加的不是关税。俄罗斯针对进口汽车有一项25%的报废税,再加上关税等其他综合费用下来。整体税率大约50%。
巴西也计划在明年6月份将电动汽车进口关税提高至35%。
以上这么多国家当中,欧盟27国、土耳其和美国是专门针对中国品牌加征了关税。
俄罗斯和巴西是针对所有外国品牌加征关税。
这么算下来,加征汽车关税的国家已经上升到31个。
俄罗斯和巴西的行为可视为使用关税来促进汽车制造本土化。
而欧盟、土耳其和美国是单纯的针对中国,因为他们不对其他国家的品牌加征关税。
例如欧委会的冯德莱恩。美国明明已经颁布了明确的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的政策,且能源法案的补贴额度达到数千亿美元。
但是冯德莱恩以反补贴为名却不针对美国只针对中国。这再一次证实冯某人就是美国的提线木偶。
中国是德国汽车的最大销售市场、最大出口目的地。欧委会的举动可能会引发中国对德国车企的报复。
这么多国家在疯狂加税,那么是不是全球化已死呢?
全球化确实已经死了,美国早在十多年前奥巴马发表“中国搭便车”论的时候,就认定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。
此外,全球化也确实给美国带来了诸如产业空心化、失业率升高等一系列国内问题,受益的只是那1%的大财阀。
白宫当然是不可能承认国内有问题的,所以把锅全扣中国头上。他们现在力主建立一个不包含中国的新全球产业链。做不做得到另说,但他们确实在往这方面努力。
为此拜登政府做了两手工作。
一是在维持对华贸易战的同时继续对中国高科技企业进行制裁。制裁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这些中国公司“剔除”全球供应链。
二是制造业本土化,这方面主要依靠压榨德国和日本韩国。通过行政命令或者地缘政治操作目标厂商到美国建厂。
继美国之后,现在欧盟也搞起了保护主义,这表明全球化时代确实已经一去不复返。
中国该如何应对?
1,发展才是硬道理,毕竟别国的海关掌握在别国手里。可以采取报复措施,但不可能按着别人的头让他们取消关税。
十多年前,美欧和联合对中国的光伏产业加征了一倍以上的高额关税。但十年之后,中国的光伏产业不仅没有倒下,还发展成了全球第一。不仅推动了新能源的发展,还提供了数百万人规模的就业机会。
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若发展起来将比光伏产业大十倍。
2,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拓展市场,农村包围城市。随着经济的发展,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。东盟已经取代美欧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。发展中国家市场大有可为。